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2019年6月5日(星期三)上午10时,请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唐仁健介绍“抓机遇促改革陇原沧桑巨变、战贫困重生态聚力富民兴陇”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起甘肃,我们很容易想到玉门关、月牙泉、敦煌壁画、大漠驼铃,它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甘肃如何让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民众脱贫的手段呢?如何通过深耕“一带一路”,让这些优秀的旅游资源走向世界?谢谢。
林铎:你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的问题。刚才讲,甘肃现在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推进绿色发展,是甘肃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业是甘肃目前的支柱产业,未来将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刚才介绍了甘肃的历史、文化、地理地貌,甘肃是一个多样性的省份,非常丰富,地理地貌丰富,三大高原的交汇处,东南西北各不相同。要想了解一个完整的甘肃,就要走遍甘肃,东南西北都要走到。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甘肃,“女娲补天”这些既是历史传说也有历史记载,每年6月22日,在天水要祭祀伏羲,而且是海峡两岸同时祭奠中华人文始祖,文化非常厚重。要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不了解甘肃是了解不全的。你刚才讲到的河西走廊敦煌,本身就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北大季羡林老先生讲,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古伊斯兰四大文明的交汇处非敦煌和新疆莫属,新疆的那一部分也是靠近敦煌的,因为敦煌已经是甘肃的最西部,敦煌本身就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代表。敦煌文化是世界级文化,敦煌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学科。
我刚才讲了三次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引起的反响很好,与会的外国政要、部长、国际大法官,以及人民日报把“一带一路”165家媒体和新闻单位的记者聚集到敦煌,都感受到一种震撼力,在这里了解我们中西交汇的历史,因为“古丝绸之路”陆路主要讲这条通道。当时汉武帝派霍去病、卫青驱逐了匈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回来以后的主要活动都是在这个区域。隋炀帝的时候,在焉支山下,就是现在山丹县附近,召开过所谓的万国博览会,27个国家的使节和外贸人员到这里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石窟文化,比如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莫高窟,这都是我们国家石窟文化最精华的代表。甘肃有世界文化遗产七处,在全国和北京一样并列排在第二位,历史文化非常厚重。刚才说地形地貌独特,我们56个民族都有,2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民族风情在非民族自治地区来讲也是很浓郁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我们总人口的9.82%,255.13万人,所以到各地还有很多的民族风情。
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度,甘肃排在全国第五位。近两年,一些旅游评价体系都把甘肃作为一生要去的地方之一。所以我们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绿色发展的一个主打产业来做。就敦煌来讲,也在构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因为敦煌附近有玉门关,过去古诗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王之涣的诗中提到的玉门等地,离敦煌车程只需一个多小时,现在每年有十几万人踏着《西游记》玄奘到所谓西天取经路线徒步走。
近几年,我们旅游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连续突破20%,去年达到3亿人,旅游收入突破了2000亿。在我们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的同时,也注重让农民通过旅游脱贫致富,现在有很多乡村旅游到甘南去,我们推广的甘南州全域无垃圾旅游模式,使那里变得非常干净。甘南有1千多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像尕秀已经很有名气了,你们今后可以去看一看。
陇南康县的农村旅游搞得如火如荼。产业的构建加上乡村旅游的推动,会把甘肃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旅游真正成为甘肃绿色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脱贫攻坚最助推的重要力量。月牙泉、鸣沙山,包括张掖的丹霞地貌,请媒体多宣传,希望你们也多去走一走,走遍甘肃最后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交响丝路,如意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