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9/05/07

锦鸡效应: 幸福来自追梦人!

曾有人说“康县的地图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锦鸡,翅膀代表着全域旅游,每一羽漂亮的羽毛都代表着这里全覆盖的美丽乡村,绚丽的颜色出产的山珍……”如何让这只锦鸡飞起来”?近几年来,康县以一种自上而下、势大力沉的改革力度,开启了绿色康县的文明之路。

有媒体报道称:康县的优势在绿,问题在于绿得单调。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野草,花朵却要少得多。俗话说“五彩缤纷”“七彩斑斓”,颜色要多一些才会养眼。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见是要花与草并重才好。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才是最让人痴狂的美丽风景。

解决这个问题也容易:全县大力种花……想想看,一块碧绿如玉的山林土地上,开放着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会是多么美丽的画面?那时,这里会成为摄影家和航拍爱好者的天堂,人们自然趋之若鹜、纷至沓来。

为把康县建设成为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绿色、康养、幸福、文化、美丽“家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代表着县域公共治理的最高水平。花满康城、拆违治乱、主题党日、环境整治四部曲带您领略不一样的春天,洁化、美化、亮化、绿化、序化是康县更美的另一发力点。

康县的变化,也正始于对乡村的重塑--“美丽乡村”。康县成了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然而现实中国内很多地方的规划设计者并没有挖掘到乡村的原真文化,仅仅将乡村的文化表象粗暴放大和复制,塑造出来的乡村文化意象缺乏原真性和独特性,从而陷入了新的“千村一面”的尴尬境地。

“正是十年来拆危治乱行动和全域绿美净行动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助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康县文明城市创建的巩固和提升。” 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宇星告诉《云西部》记者。“这项工作有很细致的指标,对于一个长期以来管理较为“粗犷”的西北小县城来说,各乡镇散落在绿色的山沟之间,困难较大,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的干部带上手套口罩,亲自拆,亲自搬,亲自抬,率先垂范,群众被调动起来,一起行动。捡垃圾、治河道、清厕所、搞绿化……”康县从城市建设中的细微处下刀,出重拳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金字招牌。

在全国普遍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康县作为西部贫困县,要如期摘掉贫困的帽子,交出满意的经济答卷,必定要信心满满地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大力提升社会配套设施的数量与水平,解决城乡发展中还存在的民生问题。

近日,《云西部》记者走访了康县长坝镇、大堡镇、寺台乡、岸门口镇、大南峪镇、白杨镇等乡镇的村社,详细采访和了解了各区域环境整治、拆危治乱等情况。

从环境整治、栽种花木、拆违(危)治乱、创城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就能感受到康县基层干群扎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在长时间的工作积累中,康县基层干部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并不断试验成功,久而久之,这些人都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土专家”“设计师”。

对于刚刚落幕的康县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陈部长是这样总结的。他说:“康县的全域旅游越来越火,花桥主会场的吃、住、游、购、娱功能初步体现;城关镇的迷你马拉松、山地单车越野赛、乡村k歌赛开始引领运动健体时尚新风;大堡镇、王坝镇分会点将庙会文化旅游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岸门口镇的田园综合体和特色民俗及精彩演绎体现了“俗、古、土、野、洋”的独特魅力;白杨镇和铜钱镇的旅游节点,让游人在听泉赏瀑观云海的奇幻景象中使心灵、眼睛和味蕾得到享受和满足;阳坝镇分会场的小桥流水、古镇花灯、森林茶园、诗情画意让游人流连忘返、如醉如痴。”

康县通过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的举办,把相距较远和分散的乡镇链接起来,通过强化旅游元素,使得全域旅游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不仅触动了康县全民的旅游热情,更是吸引了外界游客来康县观光旅游的热潮,这不能不说是一手“妙棋”“好棋”。

根据康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的《康县2019年五一小长假旅游业接待情况》显示,康县接待了22.36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超过亿元。快速的增长幅度背后,是康县委、县政府对旅游、宣传工作的重视,是国家级、省市以及相关融媒体平台的合作发力。康县基层干部群众“机不离手”,时时刻刻,关注和转发相关旅游信息,全县各个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发布推送旅游图文和VLONG,一些乡镇书记和镇长为了本乡镇的旅游代言人。全民参与,干群合一,发朋友圈、拍小视频、拍摄抖音、设置旅游热点场景,使得康县“乡村游”人气爆棚。如白杨镇干部尹婷婷建议,2019年康县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之际,在桂花庄设置“喊泉”,立即得到该镇党委书记杨永福、镇长冉小龙的肯定和支持,尹婷婷每天组织“汉服小姐姐”推荐白杨镇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助力镇域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对于当地居民来讲,是一种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生命印记。而对于游客,是对一个乡村的认知,更是对一种文化认知。要想了解一个村落的故事,需要对本土文化有一种认同性,才能真正融入其中并感知这份文化的魅力。康县素有“陇上江南”之称,更是一个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近几年,在爆款互联网的助推下成为了“网红圣地”,耳边伴着流传甚广的《美丽的康县欢迎你》歌声,游客去天鹅湖划船,去桂花庄喝桂花酒,去岸门口镇欣赏油菜花海,去花桥参加篝火晚会嗨歌跳舞,去梅园沟领略天然氧吧生态之美、体验采茶之趣,去万家大梁看日出,去低垭看云海,去水洞寺听山泉涛涛……去康县的人气景点,拍段小视频打卡,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旅游潮流。

一个地方,如果说优良的自然资源是潜在实力,那么高标准的管理就是综合竞争力,经济社会的快速有序发展则是“硬核”。

干群一心,自愿自觉,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在发展产业的路上,康县千方百计延伸和提升产业链,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康县山珍”已迅速变成了游客手中的“伴手礼”,更是借着电子商务的翅翼飞向世界各地。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幸福来自“追梦人”。锦鸡快速腾飞的背后,是一群为更美康县奋斗的攒劲人。(云西部传媒  刘晓宁)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27

2025/03
AI甘肃丨红古文旅的「小而美」...
编者按:3月25日,红古区鑫源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在接待了首批游客后,又迎来了来自周边县区的1500多名游客前来游览体验。据...
view more

16

2025/03
城市符号溢价:全国跑友热捧「兰...
为什么兰州马拉松这么受欢迎,预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增长了75%。首先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马拉松近年在中国很流行,但兰州有什么特别...
view more

16

2025/03
AI甘肃丨甘肃文旅碰触「甘南经...
近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甘肃分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暨甘肃乡村研学游产品...
view more

14

2025/03
新闻精神丨致敬食品安全的「瞭望...
在甘肃临夏积石山的褶皱里,曾出土过四千年前的彩陶炊具,那些古朴的纹饰见证着中华饮食文明的曙光。当现代社会的食品工业流水线...
view more

06

2025/03
AI甘肃丨「东方微笑」传播破千...
首先,看看搜索结果《东方微笑》MV的传播量一天破2100万,歌词和旋律引发共鸣,网友评论文化自信。MV结合了麦积山石窟的千年...
view more

06

2025/03
城市符号丨惊掉下巴的兰州牛肉面...
甘肃市场监督关于兰州市近期检查发现的“最脏牛肉面”事件,尽管当前公开的搜索结果中未直接提及具体涉事门店或调查细节,但结合...
view more

08

2025/02
城市符号数据丨兰州县区私域视频...
根据提供的兰州市各县区新媒体宣传数据中“视频号在私域流量的占比”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1.兰州市安宁区:视频号98.30%2.兰州市...
view more

08

2025/02
城市符号数据丨兰州县区新媒体传...
首先,我们根据提供的兰州市各县区新媒体宣传数据的“整体指数”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1.兰州市榆中县:11,979,8532.兰州新区:...
view more

31

2024/12
新年献词:敬我不能,尽我所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何为一瞬?一个清晨,三餐四季,我们的一生,都算。把这样的经纬装进心里,我们仿佛看...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