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沟、凤凰谷、朱家沟、花桥村……盛夏的康县,山水之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溪流淙淙的美丽乡村,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年,连过去山大沟深、贫困落后的村子也发生了变化,不少农村人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这是当地群众发自内心的赞叹。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高,是康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但因为山大沟深耕地少,曾经80%以上的群众居住在高半山或深山峡谷及林缘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经济发展落后。如何使大山深处的贫困乡村走上具有当地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是李廷俊始终思考的问题。针对县情实际,他带领县委一班人积极探索,提出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小康美丽康县”的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目前,全县350个村中317个已经从“脏乱差”变为“绿美净”,92.1%的农户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一个不要门票的全域旅游大景区已初步建成。
走进如今的王坝镇大水沟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家家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果树遮荫,悠悠转动的水车诉说着岁月的变迁。退休老将军张继堂回乡探亲时十分感慨:“没想到家乡变得这么好,跟做梦一样。”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变身中国最美乡镇,大水沟村的变化正是李廷俊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也是偏远贫困山区乡村振兴的成功探索。
美丽乡村建设之初,面对一些部门各自为政、按部就班,资金分散、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问题,他多方协调,探索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让分散的资金“握指成拳”,为贫困地区破解发展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全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广大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1100个自然村2300公里的通社公路,结束了2万多户边远山林区群众多年来“行路难”的历史。完成危房改造、统一风貌4.2万户21万间,310个行政村建起了村民服务中心和公共厕所,配套了环卫设施、文化广场、村史馆、图书室,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不仅要让群众宜居,更要让群众致富”,李廷俊把产业培育作为稳定脱贫的长远之策,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努力,如今,县里确定的“整县核桃、南茶北椒,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特色产业格局已初步成型,全县发展核桃、花椒、茶叶等优势特色经济林果135万亩,打造了三百里旅游文化风情线和白云山生态综合示范工程,建成了2个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和69个旅游示范村,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1.01亿元。康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并入列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谋在前、干在前,李廷俊在统筹谋划推进全县各项工作时,敢于“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带头包抓最贫困的片区和棚户区改造、“拆违治乱”等难点焦点问题。他经常不打招呼、不定路线,深入基层明察暗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岸门口镇朱家沟村宣讲十九大精神时,他说:“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就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李廷俊不仅是宣讲者,更是实干者,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担当作为推动康县各项事业发展。(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先锋引领 《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记陇南市政协副主席、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 陈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