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7/12/17

学习一条好榜样

导读:喜欢看我们视频的人,很大程度上也喜欢我们卖的杯子。

在成为一条合伙人之前,张晴在传统媒体工作了20年,从新闻类日报、财经类日报到时尚生活类周刊,再到现在的短视频。

她完整经历了传统媒体的兴衰,也迎来了内容新时代的到来。

她每一次转型,都展现出一个保持进取的媒体人不断求变的姿态。通过移动互联网,通过优质的视频,一条让几千万中产用户和几千个优秀品牌,找到了对方。

一条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生活方式媒体,2014年9月8日上线,以每天一条的节奏,发布原创短视频。2015年12月,一条旗下日播短视频微信公号“美食台”上线。一条,主要针对的用户群体即注重生活品质的中产阶层。一条,也是中国发展最迅猛的生活方式电商平台。

现在,这家成立只有3年的内容电商平台,在刚过去的11月,广告和电商收入已经超过一个亿。

在探索内容和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张晴心境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一条的变化:第一年先把内容做好,第二年开始涉及广告,第三年进入电商领域,第四年(2018年)开线下店。用她的话来说,一条走的每一步,都非常扎实。

投身创业大军后,移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在文章呈现方式上的极大差异,给了一条所有做内容的人,很大的冲击。首先是标题,一条创始人徐沪生曾经说过:“在微信朋友圈,你只有0.1秒的机会,如果你不抓住他,你就放掉了这个用户。”

一条有一个专门起标题的群,群名叫作“标题魔鬼”,里面十几个人,一天要花至少2小时,死磕一个标题,最多的时候,曾经起过100多遍。

现在,她的焦虑是内容产业里的不确定性,“你不要以为你是‘一条’,你的用户就一定会忠诚地每天点开。”她说,“每一天,都是归零的一天。你必须靠持续不断地产出优质内容,才能黏住用户。”

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深层次焦虑,让她每一天都在全新的世界中度过,“现在想想在传统杂志里的工作节奏,真是太慢了。”她感慨。

张晴从2013年10月开始跑步,最多的一个月跑量超过200公里,全程马拉松成绩是4小时6分钟。

今年8月,她应耐克邀请,组成12人的媒体队,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殿堂级赛事Hood to Coast,完赛成绩:33小时。

她觉得马拉松和创业也有关系。

以下为一条合伙人张晴口述,经刺猬公社整理、编辑:

进入一条,是因为创始人徐沪生当时是《外滩画报》总编,我是副总编。2013年,他就在研究YouTube上面的短视频,他当时就坚定地认为,短视频是下一个趋势。因为智能手机得到极大普及,而给手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的平台又非常少。

2013年,他会经常和我分享他在YouTube上面看到的爆款视频,不断地给我夯实短视频这个概念;2014年正式出来创业,当时很多人都没想过什么叫短视频,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很少。

徐沪生是我的三任直接领导,他是《第一财经日报》的编委、《外滩画报》总编、一条创始人,我们有十多年共事的经历,因为相信他的远见和能力,愿意跟他一起出来创业。

我当时向《外滩画报》提出“我要离开”的时候,我所在部门的小伙伴都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是那个最后才离开传统媒体的人……

这事发生在2014年下半年。

出来后,工作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吃过午饭才到办公室,好像还总是部门最早上班的一个;创业这3年,工作日每天工作10小时是常态。但是人的适应能力比我们自己想象得要强;况且,这其实才是工作应该有的样子,只不过是以前太散漫了点。

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给我更大的一个改变,是把内容,当做产品来做。我们文科生鲜有产品意识,我们做的文章好不好,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你不知道外面的数据到底是怎样的,现在任何东西都要以数据说话。我最开始并不是很快就能进入到微信编辑这个角色,现在要以数据思维、结果导向来做工作。

在最开始,我们非常纠结标题这个点,那时我们一个标题可能要取100遍。

刚刚从传统媒体出来的我怎么也没想到,取标题的砝码有那么重。因为一篇微信文章的呈现方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微信朋友圈只给你露出一个标题,之后才会有题图、摘要之类的辅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你只有0.1秒的机会,如果你不抓住他,你就放掉了这个用户。在取标题上,我们每天都不敢松懈。

一开始,我们按照报选题、定选题、拍摄、剪辑、制作微信、取标题的流程工作,现在,我们不断地把取标题的行为往前置,我们甚至觉得,如果你取不出一个好标题,这个选题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做标题党。事实上,正因为不想做标题党,所以标题里的信息,必须是视频主要表现的点,而这个点,我们觉得如果不能让用户有很大共鸣和兴趣点开,这个选题,就会被枪毙。

过去3年,我一直分管视频内容,我们现在有:视频内容、广告、电商、运营这么几个业务部门。优质的内容,自带流量,这比你花多少钱做推广,都有效。

这三年来,用户对于文章的兴奋点一直都在变,我们在不断地去研究用户喜欢看什么样的视频。我们不能蒙头自己做自己的东西。

2014年9月8日,上线第一天,张晴按下“发送”键。右一:一条创始人徐沪生;右二:一条合伙人范致行

我们最开始做“安静的生活美学”,如果三年后还是这样的生活美学,审美是有疲劳的,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做出和你很像的视频了。

选题上面也会有迭代更新,现在更加注重普通人的故事了。我们发现,尽管有人喜欢去看娱乐、看八卦,但是他们只会偷偷看,而不会在朋友圈转发;但用户其实对于三观很正的、有普世价值的爱的故事,非常认同,他们愿意去分享转发。

传统杂志一年54期,一年就靠54个明星名人撑场面,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明星并不是流量担当,还是故事本身,不管你咖位有多高,如果你的故事不吸引人,用户就是不买账。

但是,我怎么依旧用优质的内容抓住用户的兴奋点,依旧让大量的用户涌进来?这是我的KPI,这种焦虑是每天都存在的。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如果你做到行业的前三,在“护城河”上躺3年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于一条来说,每天都是全新的,你不要以为你是一条,你的用户都是习惯性地点开,并不是。

每一天都有人在野蛮生长,突然有一天就冒出一个你从来没听说过的号,和爆款文章,我们的竞争对手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每一天你都不敢放松。这个焦虑是非常深层的。

公司刚成立,是18个人,其中七八个编辑。那时候只有内容制作团队,还没有电商团队。这些编辑,大多是主流杂志的实习生,正式入职的希望很渺茫的,但是到了一条,就是独当一面的编辑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我们当初没有挖任何一个资深的人,因为挖也挖不动,就是一帮70后带着一帮90后出来做。

我们不缺选题,因为我们有十多年的传统媒体工作经验,以前把选题以图文形式展现,现在是视频,现在只缺执行的人。

年轻人是一张白纸,我们觉得反而更容易带上手,最怕工作了七八年、有点资历、小宇宙很强、又不肯吃苦的人。

我们的公司在上海,我们没有其他任何城市的分站,我们的摄影师都是在职员工。都是自己的员工出差出去拍摄,拍完了再回来。

我们会对员工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你去日本拍摄,你就要准备两双袜子,因为日本要席地而坐,需要换袜子,要从细节上去要求员工,要告诉新员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现在我们合伙人6个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主力军还是90后。公司现在已经350号人了,当然现在的中层,都是年富力强的资深从业者了,不可能再扁平化的管理。

对他们来说,当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他们的兴趣有关的时候,他们之间很容易有共同的话题,他们已经成形了一个小生态,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你在一个美的公司,你报道的人也是美的,三观和语言体系都是一样的,尽管工作压力非常大,但公司的氛围,会让他们更愿意留下来一起创业。

创业这几年,我已经从管理几个人到管理上百人,这已经是质变了,管理的方法论一直在更新。

每一个人在这个团队里面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能不能发光,就看你怎么调配他们。

我们的摄影师团队出去拍摄,是一个有五六个人的团队,他们在外面就像一个小家庭一样,他们之间的和谐与不和谐,会对产品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些新员工之间会有一些摩擦,但是他们都会和我说,“没办法和这个搭伙。”

处理这件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直接和他说,“如果你不适应做这个的话,你就不要来我这里做这个事情。”

但是我发现,你要把他放在一个合适的团队,会产生很和谐的气氛,人跟人之间的气场相合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事情。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怎么去发现他们之间微妙的点,然后让合适的人在一起,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个工作是我以前没碰到过的,之前都是单兵单干。

当电商起来的时候,电商要做大销量,它需要更多的商品曝光,可能会用微信头条来推东西,这时候,微信用户就会觉得体验不好,当天的阅读量就会受影响。

这种情况在我们转型做电商的时候,曾经有过,现在已经过了这个过渡期,我们各个业务部门都有了很强的自造血能力:我们广告的创意视频和文案越写越棒;我们电商的产品和教科书式的产品推文,本身就已经自带流量了。

内容是选题,电商是选品,调性——是一条的灵魂,电商你也要做成中产阶层的电商,你不能什么东西好卖你就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中产阶层电商平台的原因,颜值高、产品好,这是我们严守的标准。

喜欢看我们视频的人,很大程度上也喜欢我们卖的杯子。

为什么说娱乐号的流量很高,但是要在娱乐号上卖东西,很多都卖不好?用户属性和消费者属性不集合在同一类人身上,这是区别。

我们的电商平台,有5万件美美的产品,用户,是发现式的购买,而非目的地式的购买,我们就要做大而美的生意。

现在有1500个品牌和我们合作,中国、日本、海外海淘都有,最开始是我们主动去找一些品牌谈,现在基本上是商家会找上门合作。如果有非常好的产品,我们一会主动出击,要拿到独家首发。

之前没有出现过和一条视频类似的视频,电视上的购物节目拍出来的效果太丑了。比如电视台去拍一家店,多是一个全景,然后主持人走进来一直说说说,可能随手拿起个碗在那里晃一晃,然后又放回去,我都没看到这个碗的肌理和细节啊,它是怎么个美法呢?

我们就想着把碗的细节拍出来,每一帧都能够当做杂志封面,像大片一样。当时,市面上没有这个产品,我们就以杂志人的这个美学要求去做,去改变这个生态。我们对人物的拍摄背景也会有要求,画面不能有任何杂物;衣服的穿搭也有要求,比如不能穿格子衫、条纹衫、花哨的衣服等等。

MCN是今年异常火热的一种新的内容生产、项目孵化、粉丝运营机构代名词。投资人也会问,我们有没有做内容矩阵旗下账号互相推这种情况。

我们做事情挺稳扎稳打的,一年只做一件事情,第一年我们先把内容做好,第二年,慢慢放开做广告,第三年做电商,明年做线下店。一年做好一件事情,练好内功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了。

我们不是那种一拿到投资人的钱就迅速扩张的公司,团队的打磨、产品的测试,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一条也会考虑投资一些比较有潜力的公号,但这是一个非常谨慎的过程。

11月,一条的广告、电商营收超过了1个亿,对内容电商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收益了。上市在我们的计划当中,目前已经C轮了,接下去的一轮我们也已经谈好了,具体情况,应该会很快公布的。

在12月18日的“Multiverse 新内容探索者大会”上,张晴将和我们继续分享她的思考和实践。(来源:刺猬公社 /石灿)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12

2024/08
城事丨兰州的城市符号...
老兰州的老地名,尤其是在城市中存在了百年以上的那些老地名,它不仅记录着兰州这座城市的一条街道,一座桥梁的地理位置,而且蕴...
view more

24

2024/07
一篇关于与钱有关的文案...
1、看懂商业运行的本质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底层交换体力和时间中层交换脑力和技巧上层交换权力和资源变现的逻辑就是能够为他人创造...
view more

12

2024/07
战争的严重后果:一次深刻的反思...
战争,这个古老而残酷的概念,无论在历史上的哪个时期,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仍有一...
view more

03

2024/07
观点丨陈少峰教授峰语峰言...
在考虑业态之前,得先考虑市场的演变,特别是社会上可利用的资源(比如资金)的变动,以及你自己的行业资源。近十年来,市场出现...
view more

03

2024/07
铸牢大幕:中华民族共同体溯源天...
在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期间,天水市成功举办了伏羲文化论坛。伏羲文化论坛是研究阐释和传承弘扬伏羲始祖文化...
view more

18

2024/06
公文典范:文以载道 雕心为玉...
编者按:曾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这位市长,在工业经济调度会上的讲话堪称公文典范。作为笔杆子,我们不仅仅要学习...
view more

02

2024/04
观点丨城市符号要火需要剧本!...
甘肃借鉴了淄博和哈尔滨的“传播剧本”,是否也能够借鉴柳州螺蛳粉的“产业剧本”?甘肃地市遍布美食和打卡目的地。为什么就天水...
view more

02

2024/03
特稿丨宗庆后 :十颗心的民营企业...
编者按:曾经为娃哈哈有过三年合作的张默闻,在宗庆后先生去世以后,发文感恩宗庆后先生,并总结出宗庆后先生身上闪闪发光的10颗...
view more

10

2023/12
一万年看甘肃丨黄帝首都...
南佐遗址,这个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南佐行政村的古老台地。就像是一个沉睡了五千年的历史宝箱,充满了令人着迷的历史故事。在1984年...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