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康县模式是一种以迈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而共同富裕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康县作为新华指数发布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的发布地,进一步佐证了康县经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三月底,甘肃陇南山里的寒气没有退尽,离旅游高峰期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康县阳坝镇已经开始热闹了。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这里举行《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22)》(以下简称《指数报告》)的发布仪式。
同时,来自文旅领域的专家们齐聚一堂,透过“康县模式”共同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来自文旅领域的专家就乡村旅游的“康县模式”展开研讨。新华指数 胡蓉 摄
三年前,也是在康县,甘肃省政府、农业农村部、世界旅游联盟、法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联盟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
当时,“康县模式”受到与会海内外嘉宾的广泛赞誉。那么,到底什么是康县模式?
案例:三个“一”
“一树一宅一故事,这其实是很简单的民宿模式。”五福临门民宿的老板朱彦杰推开古旧的朱家老宅大门,门外树木已经披上新绿。
这座老宅已有上百年历史,是五福临门民宿建筑群“朱家大院”的核心景点,村里为了保护老宅的原貌,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缮,保留了原有的木质构件和石雕瓦片。
其他建筑在改造的时候,在外部风格上统一规划和设计,与它贴近,呈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内部精心搭建,与时俱进的同时又不乏古朴恬静的乡村风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金伟评价说:“民宿确实不应该仅仅是居住空间,还应该是美学空间和人文空间。”朱家大院从整体上保证了村庄历史文化原真性,也保留了老宅家族的人文底蕴。
甘肃康县朱家沟朱家大院的老宅。新华指数 胡蓉 摄
“你们看,门口九道石阶梯,在百来年前普通人家如果这么修建是不合规矩的,‘九’五之尊啊,九这个数字不能随便用,所以我们推断这里曾经的主人身份不简单,这是老宅的第一个谜……”有关老宅的六个谜题被朱彦杰娓娓道来,每个谜题都有宅内的具体物件对应,也有曾经发生的事件去佐证,沉默不语的老宅在游客眼里变得生动具体,朱家大院也因此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
甘肃文旅智库秘书长、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高亚芳在谈到民宿发展的时候强调:“建民宿要学会讲故事,寻找那些有故事的地方和有故事的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蔡红也指出:“乡村旅游成功发展经验之一,就是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朱家大院无疑是幸运的,在老板朱彦杰的挖掘下,历史人文资源可以成为吸引游客前来的巨大动力。
甘肃康县朱家沟朱家大院的老宅内部。新华指数 胡蓉 摄
“一树一宅一故事”,这三个“一”具体而微,不止归纳出民宿建设模式,也简洁凝练地呈现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人文、历史因素,领悟到这一点的朱彦杰至今还是会感慨:“我以前是学医的,哪里懂得什么叫民宿啊,我回来是因为老母亲一直住在这儿的老宅子里。当时碰上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县开始大力推乡村旅游,动员我建民宿,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了弄清楚民宿是怎么回事,拜访了很多地方,学习经验。”
在他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五福临门所在的朱家沟党支部给予了大力支持,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争取中央财政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依托朱家沟古村康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乡村旅游”和“民宿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项目带动、入股分红的方式来经营五福临门民宿,这种模式后来就作为典型经验被纳入康县模式之中。
模式:六个“一”
甘肃文旅智库秘书长、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高亚芳在总结康县模式的时候,提到了六个“一”:一张蓝图和作战地图、一批景村一体化乡村、一张传世之作(美丽村居图)、一批高品质乡村旅游民宿、一批新业态新产品、一批富民惠民的乡村居民参与模式。
其中第一点,是康县模式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当地人引以为豪。他们意识到,“一把手”的思路稳定和任期稳定至关重要,所以不能轻易变换思路,朝令夕改、屡换频道。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正是由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种久久为功的态度,十几年来才成就了康县乡村振兴的积极面貌和乡村旅游的渐入佳境。
甘肃康县乡村景色。新华指数 胡蓉 摄
有了“领导一条心”,接下来就是“全域一盘棋”理念。
康县的乡村散落在山间,彼此之间曾经交通困难,后来修路架桥,将村与村之间打通,全县作为一个生态旅游大景区,整合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等,从旅游产品体系、实施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三方面打造区全域旅游体系,进行旅游品牌营销,综合促进农、文、旅跨越性发展和产、城、旅的产业转型和升级。统筹协调、一体推进,为后面五个“一”打下坚实基础。
甘肃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
景村一体化乡村和美丽村居图,都是得益于康县的青山绿水资源。康县给自己的产业定位是“康养”,而康养最注重的是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扎实的基础设施、细致的周边服务。康县编制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中,打造了阳坝镇康养旅游示范区。当地人把阳坝叫“氧吧”,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5%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2万以上,无论是空气还是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阳坝的村庄洁净悠闲,形成“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的康养乡村新面貌。
为了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民宿和新业态、新产品,康县探索了一批富民惠民的乡村居民参与模式。除了前面提到的朱家沟“支部+公司+农户”的做法之外,还有“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联动”“协会+农家客栈+农户”“能人大户+企业+农户”“互联网+电商+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几种有益且有效的做法。无论哪种做法,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前来参加论坛的专家们对探讨康县模式各有侧重,但有一件事看法相同,都觉得这里的村民性格淳朴热情。淳朴,保留着勤劳本质,愿意努力改变自身处境;热情,保留着乡亲般的亲切,让游客体味到乡村里的“乡情”,而“乡情”本身也是乡村旅游除了“乡愁”之外,最为动人的部分。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党委书记兼旅游学系主任徐虹认为,康县模式之所以成功,除了规划先行贯彻到底、聚力攻坚整合资源、文旅赋能康养产业、亮点突出一村一韵之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增加群众获得感也非常重要。
甘肃康县民宿。新华指数 胡蓉 摄
“绿叶红花垂屋檐,半掩窗格有生机。”
中国人的乡愁与农耕生活息息相关,哪怕在屋檐下、窗格间、炊烟中都能寻得丝丝踪迹,乡村旅游因而不可或缺、无法替代。
随着各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城乡统筹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评语:康县模式是一种以迈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而共同富裕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原标题:来源:新华财经 编辑: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