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康县基于优质的资源禀赋和美丽乡村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对标乡村振兴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农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鼓励支持乡村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共同管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三个共同”创建活动,历时十年,干群合力,打造中国西部乡村建设样板县。
创新共同管理机制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主导作用,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和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功能,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广泛支持、规范有效运行的乡村管理机制,着力破除瓶颈制约,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一是共同保护公共环境。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全面开展绿色家庭、绿色村庄、绿色乡镇示范创建,共同保护自然资源,共同保护绿水青山。健全村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按照村里村外、左邻右舍、房前屋后、户内户外、晴天雨天、城市农村“六个一样”标准要求,实行“科级领导包片、联(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网格化管理和环境卫生“日巡查、周评比、月考核”制度.
二是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引导群众树牢“主人翁”意识和村庄共同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发挥主体作用。
三是共同管护公益设施。深入推进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完善公益设施管理办法和规范标准,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推动管护内容清单化。按需组建“村级组织主导、农民主动参与、组织管理有序”的管护队伍,向群众公示管护人员、管护范围和监督电话,推动管护队伍专职化。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管好用好共管共享奖补资金,通过“一事一议”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捐物,实现管护经费多元化。
四是共同管理村内事务。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建工作信息化,深入开展“四抓两整治”行动,推广“微心愿”“背包警务”等好做法,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
五是共同推进关爱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关爱联系制度,实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组建村庄互助帮扶爱心团队,设立爱心求助电话,随时帮助留守人员和特困群众解决具体困难。
六是共同维护和谐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制乡村建设,创建无发案、无事故、无上访、无诉讼、无黑恶、无黄赌毒的“六无”平安村庄。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以及妇女儿童、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探索共同提高路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环境优美、诚信和谐、充满活力的文明乡村。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构建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和载体,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采用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团结进步教育,强化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是提高综合素养。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机制,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引导农民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提高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经营致富能力。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乡村工匠、致富能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开展适合农民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开展农村科普活动,评选科技示范户、科技明白人和科普信息员。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健全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文明健康理念,推动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健康素养。
三是提升生活品质。紧盯改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立足村庄现有基础,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的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居民改厕、改圈、改厨、改灶,优化居住功能,增添现代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培育文明乡风。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健全完善群众认可、通俗易懂、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加强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组织建设,提高群众参与度,形成文明共建、齐抓共管的格局。
构建共同发展格局
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健全完善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深化资源共享。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探索联合经营、资源共享模式,发展共享菜园、共享农田、共享农庄等业态,让大自然赋予的山水林田资源,为更多群众厚植产业发展基础。
创新方式方法,激活农户承包地、林地、闲置农房和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资产等资源要素,带动农户获得地租、劳务、入股分红等多种收入。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撂荒地复耕措施,有序推进撂荒地整治利用,为外出务工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对长期无能力耕种的农户,鼓励采取代耕代种或流转经营、入股分红方式,促进村级集体和农民群众双赢增收。
二是做强富民产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发展地域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参与主体多的主导产业,推动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促进共同富裕。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全面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完善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乡村道路等涉农项目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探索“先富带后富,全村共同富”的结对帮扶机制,鼓励帮扶单位、民营企业、党员干部、能人大户、致富能手等与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开展结对帮扶,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编辑:也很美 来源: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