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植根于胶片电影的数字电影已成为电影世界的主导,并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播放优势,为广大观众提供着高质量的视觉与听觉体验。而回首过往的六七十年代,胶片电影带来的喜悦与记忆,会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铭记终生。
而在电影《安江鹿儿》的剧情中,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位在草原上为牧民放电影的流动放映员,他长年累月、不辞劳苦地带着一台16毫米的放映机,为广大牧民送去了诸多欢乐和温情。
为了还原当年放电影的情景,这台16毫米的放映机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可如今,胶片放映机已被数字放映机代替,到哪里寻找16毫米的放映机,就成了制片部门的难题。为了寻找到这件尘封的道具,剧组人员先从老放映员家里,以及兰州电影制片厂的仓库等地方搜寻,无奈寻找无果。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曾在农村院线工作过的制片助理说:咱们省里不是有甘肃飞天农村数字院线的几千名放映员吗?他们中间肯定有发烧友,说不定就能找到。于是乎,大家一路打听,四面出击,终于在庆阳的一位老放映员家中找到了一台保存较完好的胶片机。
机器拿到后,驱车西行六百多公里来到肃南片场,又请来肃南县的老放映员传授放映技术,以保障顺利拍摄。
开拍啦,出现在片场的16毫米放映机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牧民看着转动的放映机说:正是这台放映机,勾起了他当年骑着马,带着心上人,赶上好几里夜路看电影的记忆。回想当年,在城市的街道小巷、农村的田间地头、牧区的草场毡房,一部部通过16毫米放映机放出的《平原游击队》、《刘三姐》、《庐山恋》等经典影片,让那个年代的人们度过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夜晚。
电影是如此的神奇,它的每一次变革与进步都会留下诸多抹不去的回忆与憧憬;电影又是如此的魅惑,它为每一个为追随它轨迹的人们留下了更多的谜团与奥秘;电影又是如此磨难,在它的背后有无数人为了人生的价值与梦想而默默付出。
但愿电影《安江鹿儿》在播映之时,让我们透过电影中的精彩故事来表诉电影人夙兴夜寐、孜孜不倦的执着与追求。(作者:岳福安 甘肃著名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