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的冬天,黄河结了一层薄冰,如同此刻李振远心中的寒意。
他站在战地文化服务处的窗前,望着不远处八路军办事处的青砖小楼,知道自己和同志们的处境正像这冰面般脆弱。
“丛社长引荐的这个职位确实方便。”
李振远对妻子周梅影低语,手中把玩着文化服务处的证件,“第八战区政治部的干事,能接触到不少机密文件。”
周梅影正将微缩胶卷藏入胭脂盒:“但张连芳昨天酒后的那番话,说明军统早就盯上我们了。”
李振远通过兰新公路俄文翻译赵德台,结识了警察局督察长张连芳。这个好大喜功的军统分子,常在醉后吐露真言。
“丛德滋常去八办,他弟弟和你们来兰州我都知道。”
某夜在「醉仙楼」酒过三巡,张连芳搂着李振远肩膀,“刘工说在延安抗大见过你们三人...”
李振远举杯的手纹丝不动,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
当晚他与周梅影研判到深夜,最终决定通过八办向延安请示撤退。
“但丁丹必须先走。”李振远看着窗外的军统监视点,“我们得分批撤离,否则谁都走不了。”
用肥皂掩护,就在等待延安指示时,李振远得知英国人贷款80万英镑办厂的消息。他买来《制皂工艺》,闭门苦读三个月。
“你要当肥皂厂经理?”周梅影难以置信。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李振远指着地图,“肥皂厂毗邻军用机场,正好监视飞机起降和部队调动。”
招工考试中,李振远以第一名成绩当上振华肥皂合作社经理。
他很快弄清了英国人的真实目的——以办厂为名,行测绘西北地形之实。
更重要的发现来自机场观察:“盛世才可能要叛变。”李振远从过往军官的交谈中拼凑出情报,“第八战区兵力正在重新部署。”
周梅影通过菜市场的地下联络点证实了这一消息。
卖土豆的老农递来箩筐,筐底藏着新疆方向的情报:“盛世才与日谍接触频繁。”
1939年7月,延安的密电终于到来:“时局已变,速归。”
撤离前夜,李振远做了三件事:将最后一批情报藏入肥皂箱,通过运输车送交八办。
在文化服务处档案室放置假文件,误导军统追查方向。与丛德滋秘密会面,留下后续联络方式。
“你们走不了。”
丛德滋突然压低声音,“军统今晚要查封八办的所有对外通道。”
危急时刻,李振远想起那个爱喝酒的张连芳。他派人送去两坛汾酒,附纸条:“多谢昔日指点,今日特来答谢。”
张连芳果然中计,带着酒去军统同事处炫耀,无意中透露了抓捕计划。军统不得不临时改变行动,为撤离争取到宝贵时间。
李振远夫妇化装成药材商人,跟着八办的补给车队顺利出城。在皋兰山回头望去,兰州城笼罩在暮色中,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
他们不知道的是:丛德滋继续以民众通讯社为掩护坚持斗争,1941年被军统逮捕牺牲。张连芳因泄密被调离警察局,后死于不明枪击。英国肥皂厂实为日本间谍据点,半年后被军统捣毁。
黄河水依旧奔流,带走多少暗战硝烟。这座西北古城里,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每句对话都可能暗藏机锋。而李振远小组获取的军力部署情报,最终帮助中央及时调整了对西北战略的部署。
在异步的时局中,真相如同黄河底的泥沙,随时间流逝逐渐沉淀,但终将在历史长河中显现出本来的模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