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西首富李兆会破产的消息,最近成了各路媒体讨论的热点话题。据说这个年轻人,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把他父亲留给他的大几十亿资产全部败光,如今沦落至因还不起债被公关机关实施出境限制。李兆会也因此被媒体冠以“教科书式败家子”的称号。不过,商君想要说的是:先别笑话李兆会败家,换了是你22岁的时候被赶鸭子上架管理一个几十亿资产的商业巨舰,你行吗?大家真正该笑话的,是那种“宁可赶鸭子上架也无信任外人”的封闭式的企业管理思想,而这却是中国家族式企业普遍存在的总是,并非李家独有!
先简要看看李兆会的接班和没落轨迹:
2003年,李兆会的父亲李沧海在办公室遭人枪杀,李沧海身后,留的是一个拥有数几十亿资产的海鑫帝国。由于李沧海持有海鑫集团超过90%的股份,因此海鑫集团的接班人被“顺理成章”地锁定为李沧海的儿子李兆会——当时只有22岁的李兆会中断了澳洲的学业,回国继承家产并接管海鑫集团。尽管从股票市场上曾经有过昙花一现的不错成绩,但李兆会毕竟不是股神,最终还是败光了父亲留下来的全部家产。海鑫集团最终进入破产程序时,已经资不抵债,李兆会本人也因债务缠身而无法自拔,吃的不少官司,如今已被公关机会限制出境。
从李兆会的个人履历来看,在接手父亲留下的庞大钢铁帝国之前,李兆会还在澳洲上大学,且此前他从来没有过工作和创业经历,他接班也是由他爷爷拍板定下的——让一个大学还没毕业且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年轻人接班,这就已经埋下了海鑫集团衰落的伏笔:他真有能力管理好这个企业吗?如果没有,为何又要强行扶他上位?
试想:如果在李沧海去世之前,海鑫集团就已经建立起了完善了现代企业治理和管理制度,即便是李沧海去世,海鑫集团也不至于倒下;换句话说,如果在李沧海去世之后,李家人信任外人,聘请一个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企业,自己安心做股东去,海鑫集团或许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这就引出了一个现代治理治理制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职业经理人制度。
在中国,不只是李家的海鑫集团,绝大多数家族企业,甚至还包括很多上市公司,都摆脱不了家族控制的问题:他们不愿意相信外人,一定要在企业各个重要岗位上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这些关键岗位上的人,并不见得一定是符合公司长远发展需要的有战略眼光的最合适的人,但却一定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家族最放心的人!
这样的企业管理制度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制度保证不了家族基业的万古长青。但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中,普遍的管理接班模式都脱不了这个框框,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中国会有一句俗话:富不过三代!
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这里面有政治环境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上面所说的文化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百年企业,在国外就很普遍,可口可乐、福特、丰田……这些都是百年企业的代表,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企业是靠一种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在运行,而不是维系在一个家族甚至个人的基础上!在这个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框架下,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三方权责很清晰,股东可以根据自己的持股比例,指派相应席位数量的自己能够信得过的董事进入公司董事会;董事会负责讨论制定公司的各种制度和大的战略,但董事会成员通常也不会具体参与公司经营,他们只是股东在企业的代言人,负责维护股东的利益;董事会制定公司战略后,会筛选提名出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去实际管理企业并执行董事会的战略方针。
从这种三级管理构架不难看出,职业经理人其实多数时候并不是企业的股东,也不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与股东之间可能从来就没有认识过,只是公司董事会在公司治理制度下从公开市场招聘过来的专业管理人员,与公司大多数普通员工是一样的。既然是公开招聘的,企业当然就会从所有候选人选择能力最出众最能够挑起公司长远发展重担的人选,而这个人选并不一定是股东最信任最亲近的——当然了,如果股东对候选人完全不满意或不信任,他们可以要求自己提名的董事在董事会上否决掉相关人选!
不能说职业经理人制度一定是完美的,但却可以这么说:所有的百年公司,无一没有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也可以这么说:没有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公司,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家能够成功持续经营上百年还活动得很好的。
回到李兆会的话题上来。
让一个毫无经验的22岁小伙子去管理一个数十亿资产的庞大商业帝国,他管理好了,那说明他是天才;他管理不好,那再正常不过!没必要给李兆会冠上那么多败家子的头衔,因为他被承受了完全超出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以天才的标准去要求正常人,这是不是有点不大公平?诸君不妨想想:换了是你在22岁时接手海鑫集团,今天的这个败家子会不会就是你!
商君认为,导致李家没落的,不是李兆会的无能,而是“宁可赶鸭子上架,也不愿信任外人”的封闭式家族管理思想,而存在这种思想的,绝不只是李家!(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