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1/08/29

网络舆情应对的实操方法

在具体舆情应对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部分地方仍存在过于依赖管控手段、灵活不足等倾向,使舆情处置走向“大格局不足、小技巧当道”的歧途。在提升舆情应对能力与水平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新课题的当下,需警惕在以下三个方面反应过度,激化矛盾、放大危机,酿成舆情失控局面。

1. 过度依赖信息管控

虽然各地不断大力推进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理论学习培训都已比较充分,可是一旦发生舆情事件,不少涉事部门仍然选择习惯性退缩,宁可少说不说、少做不做。还有的涉事部门第一时间反应就是“删、封、堵”,尤其是在舆情发酵初期就采取信息管控,试图通过当地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协调处置,将敏感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事实表明, 此种方式不但于事无补,还往往成为危机放大的催化剂,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敏感舆情中,“404”符号已经成为刺激舆论的标签,常常激发网民刨根问底,掀起更大的舆情骇浪。

同时,在一些案例中也可以看到,部分涉事部门心态过于敏感,因害怕舆论质疑造成负面影响,对于涉及关键词汇的相关信息不加甄别地进行“一网打尽”,甚至出现将权威部门的恳切建议也一并删除的情况,被网民讥讽“相煎何太急”。当前,网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性比以前大大提高,在舆情处置中,要慎防涉事部门过多地依赖于信息阻隔手段,干涉社会言论,引发不满情绪形成负面舆论风潮。

2. 过度使用评论功能

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面对舆情格局日趋复杂的形势,一些部门组建和使用自己的网络力量,在舆论场中与不良言论做斗争,对掌控舆论主导权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舆情发酵期和高热期,组织网评不仅能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还能引导网民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产生更加理性客观的理解和讨论,有助于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

然而,在不少处置实践中,部分涉事部门过度使用网络评论功能,造成了严重的舆论反弹。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使用模式化、单一化的评论用语,甚至评论内容和新闻事件完全脱节,不但起不到引导作用,反而遭到网民指责称“水军”,产生反感情绪; 二是在不必要的情形或场景下,仍然调动大量网评力量来营造舆论盛况,个别案例中还出现大量简单复制粘贴的评论用语,令人啼笑皆非。这提示一些部门,当前网评员队伍整体素养参差不齐,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过度依赖网络评论功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政府公信力的折损,需慎之又慎。

3. 过度参照标准模板

目前,一些地方的舆情工作都在不断制度化,普遍建立起日常的舆情工作机制。但是在舆情实践中,一些单位部门却显示出过于依赖模板、应对机械、不知变通等不足。可以看到,在舆情发生之后,一些部门基本都能比较迅速地介入并做出回应,能够从程序上完成政务公开的基本“规定动作”。

然而,舆情复杂程度一旦“超纲”,不少部门就会呈现出手足无措的混乱状态,在处置反应上缺少足够自信,在进一步应对方面缺乏章程,甚至无所作为等待上级部门指示。这期间出现的舆情“静默期”,无疑会加大网民焦虑心态,导致不实信息滋生,造成被动局面,加大后续舆情引导难度。由此可见, 一些部门仍需在舆情工作上发力,加强舆情队伍建设,将应对能力真正内化,才能随机应变,有的放矢。

通过舆情数据平台的监控,把可能形成舆情的消息,在萌芽期就及早应对,才是正途;千万不要形成“热点”,再去“灭火”,估计这时候的“情形”就不那么好玩了!(编辑:温娇)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马文涛:从文采飞扬到加肉...
在海拔2400多米的冶力关国家5A级景区,一场半程马拉松的赛后补给站里,甘南州文旅局长马文涛一改往日演讲台上“文采飞扬”的形象,亲自为选手们递上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被跑者们亲切称为“加肉哥”。这一充满烟火气...
view more
观点丨荣昌:从流量狂欢到...
当洪崖洞的璀璨灯火点亮社交平台,当淄博烧烤的烟火气席卷网络热搜,中国城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流量洗礼。在这场全民围观的流量狂欢背后,荣昌区的"双认可"现象犹如一泓清泉,折射出城市治理的全新图景:...
view more
兰州银行、甘肃银行旗下A...
据独创新闻消息报道:当下有67款APP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山西证券、其中甘肃省的兰州银行、甘肃银行旗下金融类APP在列。4月22日,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
view more
甘肃省县区文旅关注度排行...
根据2025年4月甘肃省各地州市县文旅工作的公开信息,结合文旅推介、景区旅游、宣传报道及网红达人等维度,以下为县级文旅传播力综合排行榜(按热度及影响力排序):1.靖远县(白银市)文旅网红培训:4月11日,省文旅...
view more
甘肃十大企业社会影响力排...
以下是基于2024年公开信息,结合企业规模、行业地位、社会贡献及公众认知度等多维度评估的甘肃十大企业社会影响力排名榜:1.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业地位:全球知名的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企业,位列“2024中国企业500强...
view more
甘肃省十大记忆锚点品牌排...
基于甘肃本土品牌的行业影响力、文化传承性、市场覆盖度及消费者认知度,以下为十大最受消费者记忆锚点的品牌:1.《读者》杂志文化符号:创刊于1981年,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连续多年发行量居亚洲第一,其封...
view more
甘肃省十大乡愁美食排行榜...
甘肃十大乡愁美食承载着当地人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以下为精选推荐:1.兰州牛肉面特色: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汤头浓郁鲜香,面条劲道爽滑,搭配牛肉与配菜,...
view more
甘肃省儿时记忆零食排行榜...
甘肃省十大“儿时回忆”零食排行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以经典程度与地域代表性为序):1.甘草杏特色:甘草的甘甜与杏肉的酸爽完美融合,果肉厚实有嚼劲,是西北孩子童年最爱的“酸甜记忆”。记忆点:红色包装袋、透...
view more
甘肃省酒类品牌情绪价值排...
甘肃酒类十大情绪价值品牌排行榜(以品牌历史、文化底蕴、市场认可度及消费者情感联结为评选维度)如下:1.皇台酒品牌价值:享有“南有茅台,北有皇台”美誉,甘肃唯一集名优白酒与葡萄酒于一身的上市公司。情绪价值...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