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2/07/04

仰望黄河之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仙李白一脸虔诚地仰望黄河从重重白云间奔泻而下,又满怀眷恋的目送黄河蜿蜒如龙浩荡东去,汇入浩瀚无际的大海。

黄河,是以什么样的气势,让“天子呼来不上殿”的诗仙低下了骄傲的头颅?让浪漫豪放的李白发出如此柔情的喟叹?我想,他仰望的,不只是黄河源于云端天河般的地理高度;喟叹的,也不只是悠悠黄河茫茫万里的时空长度。

今天,我们从飞机上鸟瞰黄河如带静默,从荧屏里观看黄河如野马奔腾,从摄影和绘画中欣赏黄河的壮美神秘。随着角度的变换,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黄河,得到的是不一样的感悟。

然而,似乎今天很少有人像李白那样仰望黄河了!

仰望黄河,不是简单的视角问题。

仰望,不是一个纯粹的观望姿势,它是一个饱含深情、富有仪式感的精神形态。

仰望黄河,在这个庄重而虔诚的姿态里,有对上天的敬畏,有对先祖的缅怀,有对故土的眷恋,有对历史的追问和探寻,有对未来的思索和憧憬。

一、甘甜的乳汁

黄河,古称河,也叫中国河。

早在尧舜时期,黄河已是一条有名的河流。《尚书·禹贡》中就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山海经》中也有“河出昆仑”之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水是万物的本原”。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孕育了华夏民族的黄河,就是中华大地这位母亲的甘甜乳汁。

黄河发源于海拔4800多米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也是世界长河之一,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每年都会携带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漂流的泥沙闪耀着金子的光芒,这就是黄河名称的由来。

黄河的正源叫卡日曲。卡日曲,藏语意为红铜色的河。这条最初由五条宽约一米、深不足三尺的潺潺小溪水汇成的小河,到了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约古宗列时,已变成十米宽、近两米深的小河。

在约古宗列这个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由一百多个珍珠般的小水泊汇聚成的星宿海,是黄河第一个加油站。从星宿海繁星般众多的小湖泊和颇具神秘诗意的名字,就可以联想到幼年黄河的不同凡响和未来必然的万千气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彼时彼地的涓涓黄河,因为天生具有大海的胸怀和美德,还在襁褓和摇篮之时,雪山之父就为黄河献出自己的精血,成长的过程中,众多少湖泊赐予黄河无尽能量: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一路前行中,不断有河流投奔而来: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

黄河奔流着。

黄河水携带着泥沙,也携带着营养丰富的矿物质,把沿河贫瘠的滩涂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河水漫卷浸润,幻化成祥云和甘霖,把生命之源无私地赐予苍茫大地。

于是,青藏高原上的若尔盖大草原,风吹草低现牛羊,河曲马迎风奔驰,丹顶鹤踏浪起舞;宁夏河套平原鱼跃稻香赛江南,枸杞乌黑、葡萄鲜红,荒漠变绿洲;黄土高原高粱红、玉米黄,沟沟壑壑把信天游唱;中原大地稻花香,风吹田野翻麦浪……

有了黄河甘甜乳汁的哺育,中华民族的先民开始在黄河两岸现身。

早在旧石器时代,山西侯渡猿人、陕西蓝田猿人,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内蒙古乌审旗大湾沟晚期智人,就临河而居、凭河而兴,他们濯黄河之水出行,枕黄河涛声入梦。在黄河甘甜乳汁的滋养下,演绎着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续的生命故事。

二、烫的血脉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文明的摇篮。

自古至今,这颗蓝色星球上有过的人类文明,无一不诞生在河流的两岸。

古埃及与尼罗河,古巴比伦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与恒河、印度河,中国与长江、黄河。世界上存续过的四大文明古国,他们的名字,始终与大江大河紧紧相连。他们的命运,始终与河水同丰同枯。唯有中国,同黄河一起走到了今天,并继续浩荡前行。

曾经乳汁一样滋养过沙漠荒原、河谷山川,哺育过芸芸众生的黄河,经过亿万斯年的流淌,成为搏动有力、滚烫热烈的血脉。

华夏先祖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初记忆映照在奔流不息的河流之上;上下追问的苦苦探索,披荆斩棘的奋勇开拓,早已深深融入滚烫热烈的血脉之中。

旧石器晚期的创世神、人首蛇身的伏羲,发明了占卜八卦,创造了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结绳为网、教授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并创作曲子,教人们知道了什么是音乐之美。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开始形成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文化的形态不断呈现,中华文明有了缘起。

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战胜蚩尤定居黄河岸边的中原,炎黄子孙自此繁衍。

土层深厚、质地匀一、结构疏松的黄土,极易于耕作。黄土中富含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又为耕地提供了足够的营养和肥力,炎黄子孙开始栽培粟和黍,农业文明从此发端,农业中国坐胎成形。

今天,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向阳山上,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成为震撼人心的一大景点。炎黄二帝的塑像高106米,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还高8米,比俄罗斯“祖国母亲在召唤”塑像高2米。塑像北依邙山,面向黄河,在黄河母亲慈爱的水光照耀下,黄河的优秀儿子炎黄二帝,眼里饱含着对黄河的敬畏和眷恋,目送浩浩黄河滔滔奔流。

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样一个充满杀机、扣人心弦的桥段:秦王嬴政没有降服进贡的宝马,从马背上狠狠摔下,恼羞欲怒之时,年轻气盛的弟弟成驕不顾朝廷礼制,君臣忌讳,翻身上马,一番搏杀,成功降服了那匹宝马。

观众们除了为那不谙世事的成驕捏了一把汗,肯定不会去探究那匹宝马的来历,那就是助秦朝一统天下的名马——河曲马。

其实,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秦始皇,除了自己的英明神武,有李斯王翦等一拨谋臣猛将辅佐,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黄河上游川甘青结合部成千上万的河曲马的贡献。在冷兵器时代,秦军的能征善战,秦国河曲战马的骁勇忠诚,成为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杀器。

当然,彼时尚未载入历史的那些放牧河曲马的部族和小国,不经意间,就参与了统一天下的历史大事,并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诗人李白这首诗,讲的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在黄河中游的河南省洛阳市伊阙有个龙门,传说只要鲤鱼跳过这个龙门,就会幻化为龙。于是所有鲤鱼都朝着这个地方集聚,争先恐后地朝向高高的岩坎飞跃,尽管鱼儿们摔得遍体鳞伤,甚至粉身碎骨,依旧前赴后继。

那些鲤鱼的精神多像黄河和她的儿女们啊,为了心中的理想敢于舍生取义,为了奋斗的目标而隐忍包容、愈挫愈勇,百折不挠!

时间一晃到了近代。

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为了抗日救亡,过湘江、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九死一生,终于到达陕北,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建立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只为抵御外辱、保护黄河母亲、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于黄土高原的《黄河大合唱》,激起万千中华儿女对山川壮美、历史悠久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凝聚起强大的奋力抵御外辱、誓死保家卫国的斗志。

保卫黄河!

黄河。

不再是河流这样一个纯粹的地理名词,她已经升华成祖国母亲、民族精神血脉这样一个庄严神圣的意象。

唐代高僧玄奘奉命去西天取经,离开长安时,唐太宗亲率大臣为其饯行,并赠送他一捧黄土。唐太宗深情地对玄奘说,“宁念本乡一捻土,莫爱他国万两金!”过去,山东、河南一带的人不管是闯关东还是漂洋过海,临行前,都会对黄河三拜九叩,含泪揣上一捧黄土。吟游诗人余光中写道:“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中国是我的中国。”歌手张明敏深情地歌唱道:“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在中华儿女的心里,黄河已然成为慈祥的母亲,成为自己永远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和不会忘却的根和魂。

三、五彩的文脉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是气势磅礴的,黄河是自强不息的。从海拔4800多米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到山东省东营市海拔1米的入海口,真可谓:“茫茫征途逾万里,浩大落差近五千!”黄河出千重雪山,绕万顷草原,滋润茫茫荒漠,浇灌千里良田,百折千回,奔流不息。所经之处,自强不息的生命之花竞相绽放。

黄河是无私包容的。黄河水滋养的这片土地,生机盎然。千百年来,上游已然成为牛肥马壮,羊似珍珠的畜牧区,中游是沃野千里、风吹麦浪的农业区。黄河水滋养的这片土地上,文明之花次第盛开:从《竹书纪年》《史记》到《资治通鉴》,从《熹平石经》《兰亭序》到《清明上河图》,从麦积山、敦煌到云冈、龙门等艺术宝库,从《考工记》《禹贡》到《梦溪笔谈》,象征古代先进物质文明的农业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数理算术、传统医药、水利灌溉以及四大发明都产生于黄河流域。炎黄始祖传说、诸子百家思想、旷世史学、文学巨著、宗教信仰、伦理观念也诞生在这里。

黄河是积极开放的。黄河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热情的姿态吸收着域外文化的精华,并不断地把自己推向世界,借助丝绸之路等文化桥梁,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花剌子模文明、印度文明和远东文明得以联结、传播和交融,不经意间,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类文明程度的共同提高。

黄河是谦逊向善的。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观,要求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必须应时、取宜、守则、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直到今天,都深刻地影响和规劝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自秦汉开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来,黄河流域一直处于核心地位。黄河文明推动着全国科学文化大踏步前进。宋代的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东汉首都洛阳,学生最多时达三万人以上,汉赋、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艺术的高峰;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始于西安,东汉至隋唐时始于洛阳,西安、洛阳在当时是对外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的国际大都市,由此,中国历史上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汉唐文明享誉世界。

四、呵护母亲河

尽管黄河像母亲一样慈爱无私,但倘若得不到善待,她也会像暴戾的孽龙,变得乖张凶残。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史载“黄河六徙”,说的就是黄河六次大的改道。据统计,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26次,大的改道6次。

改道或决堤的黄河,如脱缰野马横冲直撞,肆意践踏,破坏力惊人。洪水所到之处,城毁村覆,生灵涂炭。

在人类蒙昧时期,人们对黄河的威力束手无策,只有寄希望于上苍和神灵。于是,从史前时期开始,人们对黄河的祭祀便层出不穷,从未间断。

据《竹书纪年》载:黄帝、帝尧、帝禹都曾祭拜过黄河,尧禅位于舜时,就举行了隆重的黄河、洛河祭祀仪式。“洪水既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让之,乃洁斋修坛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登首山,遵河渚。”“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东沈壁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让舜,遂让舜。”尧禅位于舜必须经过黄河的认可,可见当时黄河祭拜在在祭祀系统中规格有多高。

《礼记·王制》载“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大川之在其地者。鲁人祭泰山,晋人祭河是也。”也就是说,只有天子和黄河经过其境内的诸侯国的诸侯才有权力祭拜黄河。

秦横扫六合,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国家祭祀黄河也了有定制,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定祭祀河渎之神于临晋(今陕西大荔县),定于公元前221年,命祠官祭祀河神,这应该是封建社会时期最早的国家级祭祀黄河活动。

黄河水患高发的时期,祭祀黄河的活动就愈加频繁。

历代君王,除了在中下游定期祭祀黄河,还专门派要员远溯河源。元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佩戴金虎符,千里西赴青藏高原祭拜河源。大清朝对黄河祭拜最为重视,成为尊礼祭河的大成时代,康熙年间先后遣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等从北京前往青海河源之地祭祀黄河。

历代封建君王敬畏黄河,甚至把祭祀黄河上升为意识形态和国家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治河技术的落后,治河能力的薄弱,统治者心中只有社稷王位,少有黎明苍生。他们害怕天怒,而不惧人怨。把治理黄河、防治水患这个关乎百姓生死的大事,推诿给无言流淌的黄河,把因治河不力造成的灭顶灾难,归咎于河神的发怒和天谴。

更有甚者,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万千民众的生死,故意决堤放水。

1938年6月,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土肥原14军团的进攻,企图以水代兵,下令炸毁黄河大堤的花园口段。当负责指挥决堤的国军将领刘和鼎提出反对时,蒋介石竟然这样说道:“这次决口有关国家民族命运,没有小的牺牲,哪有大的成就,在这紧要关头,切戒妇人之仁,必须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做,克竞全功。”

黄河花园口决堤,虽淹死日军7000余名,却导致黄泛区89万百姓丧生,1200万人流离失所。蒋介石这一决定,使得未来七年之内,河南、苏北、皖北地区哀鸿遍野,无数耕地被淹没,百姓饿死无数,瘟疫横行,也为后来震惊中外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埋下了人祸的伏笔。为了掩盖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自己的草菅人命,蒋介石命令程潜等核心要员严守秘密,并宣传说黄河是被日军飞机炸毁。

毛泽东一直把黄河当作“无字之书”而情有独钟,他多次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在他心里,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与中国人民同宗同种的患难兄弟。1952年,作为百废待兴的中国主席,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就专门到黄河进行实地考察,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一年当中4次考察黄河,他语重心长地告诉随行人员:“我们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一些地方几度繁华、几度衰落。历史上有很多兴衰都是连着发生的,要想国泰民安、岁捻年丰,必须善于治水。”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大家:“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经过多次深入黄河上中下游实地考察和论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必须保护好青藏高原河源的“水塔”,严格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保护和治理黄河的科学措施,构建起保护和治理黄河的“四梁八柱”。并推行河长制,要求各级干部肩负起保护黄河的历史责任,他发出倡议,号召沿黄各族各界行动起来,共同呵护母亲河,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今天,没有了繁琐神秘的祭祀仪式,有的只是对黄河的无比尊重和深深的热爱。

2022年仲春的一个清晨,川西高原的九曲黄河第一湾,出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场景:近两万牧民群众和干部职工骑着马、赶着牦牛、骑着摩托来到黄河岸边,把一棵棵高原红柳和杉树苗种在八十里长的河堤边,他们用汗水呵护着黄河上游的清净安澜。

五月中旬的一天,我驱车近千里,来到若尔盖大草原麦溪。我伏下身,满怀虔诚地把一株株树苗种在河水侵蚀的黄河岸边,以微薄之力保护上游的一弯清澈,献上对黄河的绵绵祝福。

夕阳西下,黄河闪烁着金色的波光,慢慢向辽阔草原的远处流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古诗突然从我胸中涌出。远处,天地相衔的地方,黄河好像又流回到了天上。

我抬头仰望着,心里热乎乎的,眼中有了泪光。(仰望黄河  出川清水向东流   作者:阿郎)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12

2024/08
城事丨兰州的城市符号...
老兰州的老地名,尤其是在城市中存在了百年以上的那些老地名,它不仅记录着兰州这座城市的一条街道,一座桥梁的地理位置,而且蕴...
view more

24

2024/07
一篇关于与钱有关的文案...
1、看懂商业运行的本质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底层交换体力和时间中层交换脑力和技巧上层交换权力和资源变现的逻辑就是能够为他人创造...
view more

12

2024/07
战争的严重后果:一次深刻的反思...
战争,这个古老而残酷的概念,无论在历史上的哪个时期,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仍有一...
view more

03

2024/07
观点丨陈少峰教授峰语峰言...
在考虑业态之前,得先考虑市场的演变,特别是社会上可利用的资源(比如资金)的变动,以及你自己的行业资源。近十年来,市场出现...
view more

03

2024/07
铸牢大幕:中华民族共同体溯源天...
在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期间,天水市成功举办了伏羲文化论坛。伏羲文化论坛是研究阐释和传承弘扬伏羲始祖文化...
view more

18

2024/06
公文典范:文以载道 雕心为玉...
编者按:曾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这位市长,在工业经济调度会上的讲话堪称公文典范。作为笔杆子,我们不仅仅要学习...
view more

02

2024/04
观点丨城市符号要火需要剧本!...
甘肃借鉴了淄博和哈尔滨的“传播剧本”,是否也能够借鉴柳州螺蛳粉的“产业剧本”?甘肃地市遍布美食和打卡目的地。为什么就天水...
view more

02

2024/03
特稿丨宗庆后 :十颗心的民营企业...
编者按:曾经为娃哈哈有过三年合作的张默闻,在宗庆后先生去世以后,发文感恩宗庆后先生,并总结出宗庆后先生身上闪闪发光的10颗...
view more

10

2023/12
一万年看甘肃丨黄帝首都...
南佐遗址,这个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南佐行政村的古老台地。就像是一个沉睡了五千年的历史宝箱,充满了令人着迷的历史故事。在1984年...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