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开始对淘宝和头条系开放外链之后,互联网行业的商业防线终于被打破。外链跳转和互联网服务平台“二选一”模式如出一辙,过去选择腾讯系App意味着和腾讯的竞争对手(阿里以及头条)彻底划清界限,在反垄断重压之下,微信分阶段开放外链,但是并非大家想象的完全开放。
大平台的小心思
微信并非对外部所有App开放外链跳转,仅仅是淘宝、今日头条、抖音等国民级App,换句话说,初创企业以及阿里和字节希望通过腾讯的社交网络在塑造一个新兴的国民级App,还是有些异想天开的。比如,下一个拼多多是不可能通过微信的社交链短期内实现裂变的。
微信也不是所有的渠道全部开放,主要是一对一聊天里的链接,朋友圈和群怎样还很难说。二维码、小程序等商业化行为更是不可能。腾讯苦心经营的私域流量不可能瞬间成为他人的嫁衣。开放链接也是微信与监管长期博弈的过程。
主动排他性协议可能是下一个趋势
公众和监管期待的是完全开放的互联网,但是流量本身的私有属性可能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当互联网平台相互开放流量的时候,打扰用户的行为会越来越多,当用户不希望被打扰时可能会需要主动排他协议,恶意营销、虚假宣传、电信诈骗问题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监管仍然会耗费心力去应对新的问题。面对新的问题,主动封杀外部链接可能会成为用户新的需求,在冗长的用户协议里,用户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主动拒绝外部跳转,因为开放向来是把双刃剑。
如果此前的3Q大战是二选一时代的开始,现如今腾讯向开不平台开放生态则意味着互联网行业进入后二选一时代,前的国民级应用会受惠于生态开放,短期内会形成流量的激增。流量时代的红利并未完全终结,此外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用户数量可能会持续波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用户数量同样将持续波动。
写在后面:大平台彼此吸血,所谓的存量用户时代才刚刚开始,过去是比拼效率,如今是比拼服务。当两个或多个互联网巨头进入白热化竞争时,创业公司的环境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