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和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甘肃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西部教育数字化发展研讨会在兰州召开,与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中西部教育数字化发展大计。
这次研讨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重要部署的指引下,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际行动,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服务中西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中西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曾德华,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江平,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副总经理徐正桥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
会议指出,自去年首届中西部教育数字化发展研讨会召开后,甘肃以机制创新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把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围绕“三区一院”重点任务,着力打造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助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出台系列方案,形成“强化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推进省域优质资源融入国家平台体系、加强应用研究指导和支持服务”3项重点任务10项具体措施。以系统设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资源供给、融合创新、素养提升、网络安全等方面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径。通过一系列举措,全省教育系统逐步形成了数字赋能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评的新格局。
研讨会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主旨展开分享和阐述,参加研讨会的多位专家作的系列专题报告,针对目前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和瓶颈,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案例,为教育创新与数字化发展,为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与经验。
据了解,今年3月,教育部在甘肃省等8省份启动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提出数字教育以“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为新要求,纵深推进平台区域深度应用,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自首届研讨会召开后的一年时间里,甘肃省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特别是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推广范式:365节被认定为省级精品课,86节课被认定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数字支教”项目覆盖9个市州18个县区,涵盖12个科目班级1635个受益学生达49.6万人(次);通过“专递课堂”为2087所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课,组织教研活动4476次;643所学校通过与省内外255所优质学校开展“名校网络课堂”。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流动扩散,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以教育数字化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三女牙作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挑战与进路》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文峻作了《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一代智慧学习方法》的报告;甘肃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梁翔作了《数智赋能甘肃教育扩优提质》的报告;教育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来自全国高校、职业院校、区域教育机构的学者和专家作主题发言。
这次中西部教育数字化发展研讨会,现场氛围凝重而不失热烈,由于研讨会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得到场外近万人的参与和互动。根据反馈,一些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学校、机构、公司都是全员收看直播。(编辑: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