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为知音所唱,酒为知己而醉。
喝酒少不了一知己,她是你生命中的天使,让人与人的灵魂相互交融。
寻一处酒馆,找个能陪你喝酒的人,倒上酒,小酌也可、豪饮也罢,举杯推盏,三生三世又何妨!
想起《圣经》里的一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虽然《圣经》里的爱是更大的爱,远远不止于爱情,但爱情“大”到一定程度,我相信也应该是类似于灵魂伴侣这样子的。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精神上的需求多过物质?
又是什么原因,比起一个经济适用型的伴侣,我们更想要一个精神契合的灵魂伴侣?
到底什么是灵魂伴侣?是像徐志摩所写在灵魂交汇时互放的光亮,还是像钱钟书和杨绛携手一生的琴瑟和鸣;
或是像《查令十字街84号》书中所写的通信20年从未见面的柏拉图之恋?
关于灵魂伴侣的定义似乎很难有一个绝对的说法,不过大部分人所倾同的是,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懂你”。
就像美国小说家詹迪·尼尔森对于灵魂伴侣的解释:“遇见灵魂伴侣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你曾经住过的房子里——你认识那些家具,认识墙上的画,架上的书,抽屉里的东西:如果在这个房子里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够自如地四处行走。”
那是一种灵魂的高度契合。
起初,你们发现彼此有惊人相似的品味和爱好,会说同样的话,做同一件事,爱喝同样的酒,后来发现原来你们是同一个人。
套用一句诗就是“你不用说话,我就十分明白”。
懂得风起的日子,淡看落花;懂得雪舞的时节,举杯邀月。
《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问张无忌,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张无忌答道:“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对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意存怜惜,但对赵姑娘却是……却是铭心刻骨的相爱。”
张无忌说出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因为张无忌和赵敏喝过酒,和其他人没有。
金庸笔下的爱情,并不都令人信服,但张无忌和赵敏在大都小酒馆的三次相会,却让人感觉到情意绵绵。
赵敏约张无忌,总会选在那个“拿一只火锅,切三斤生羊肉,打两斤白酒”的小酒馆,每一杯,她都拿过张无忌的酒杯先喝一口,张无忌接连喝了三杯她饮过的、杯边留着淡淡的胭脂唇印的残酒,“心神不禁有些异样,一抬头,只见她浅笑盈盈,酒气将她粉颊一蒸,更是娇艳万状。”
如果男人能和一个女人喝酒,那么他俩必定有聊不完的话。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杂志《Journals of Gerontology B》上有篇最新研究也表明,双方都爱喝酒的人幸福感更强,对两性关系的疲惫感更少,两人关系更健康;某方爱喝酒而另一方厌恶喝酒的搭配,不幸福的几率相对要高很多。
酒逢知己千杯少。
与你喝多少酒,就对你有多少爱,也往往是最懂你的人。
就像鹿先森在《春风十里》里的那句歌词——今天的风吹向你,下了雨,我说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一个懂你的人,胜过万千过客;
一句懂你的话,更比无数安慰。
懂你的人,是你心安的理由,
懂你的人,是你慰藉的港口,
懂你的人,更是你不再孤单的源头。
一个懂你的人,不一定知道你此刻心里在想什么,但只要你一个眼神,他就能体会。
懂你的人,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那个懂你的人,一定会懂你的坚强,懂你的付出,懂你有时莫名其妙的小情绪,Ta愿意做你身边最温暖的伴侣。
余生只想对自己好点,对别人真点。
只想把浓浓的真情溶解在酒里,和那个能陪我的人,喝一场最开心的酒。(作者:陇南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