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8/02/03

雪域纪 三元钱

在西藏十二天,大小昭寺的广场浪迹,在灯房的边上偶遇,一种风景……而后,在八角街的沿街道小店盘桓,在一堆各式纪念品中,选择了三元钱。(方孔兄)

开元通宝:我国在唐朝以前,多以铢,两来表示钱币质量。从秦半两到隋五铢,货币的度量都是以二十四铢为一两的二十四进制为标准。秦朝规定,一两为16克,一铢为0.67克,此后直至唐朝,度量衡都没有太大变化。从唐朝开始,采用新的度量衡,一两改为40克。而自从二铢四丝(约4克)的开元通宝流通以后,十钱为一两的新的十进制度量衡便由此产生,二十四进制的铢两制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锱,铢,两的二十四进制去计量,而是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

开元通宝,径八分(约2.4厘米),重二铢四丝(约4克),即一钱(货币单位或面额一文,一个钱亦即一文钱),每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钱币铸造的形制和重量上,开元钱成为唐代以后各代铜钱的标准。开元通宝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决定金融,开元通宝是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的产物。

开元通宝共有12个版别。分别是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短头元,直元,尨(与莽同音)字,低头通,平头通,小字,小通,小通小宝。可依据12种版别的特征进行集版收藏。其中,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尨字和小字为特色版别,下面是对特色版别的详解。

大字是开元通宝的代表字体,整体钱文肥大。”开“字横而阔,”元“字相对比其它三字稍小,“通”字足部长而锐,“宝”字肥大与内廓相接,上下延伸超过内廓长度。

大字狭元的文字书写近似大字。钱文整体狭长,“元”字下部窄高且靠近,“宝”字整体长度超过内廓,“宝”中的“贝”比大字较窄。

遒劲在字体上基本同大字一样,钱文由大字演变而来,较大字窄且更为强劲。“元”字第二笔强顿成直角,“通”字足头第一笔较长顿。

容弱体的开元通宝四字书写较弱,收笔之处多圆润。“元”字双足平衡,挑笔较弱,“通”字走步为三撇,三撇较小且多为向下四十五度角斜,“宝”字广贝,足小且开,收笔也是较圆润。多铸于唐高宗后期。

尨字由短头元演变而来,四字均较阔。“开”字宽,“元”字第二横较长,“通”头较大,足头第一点弯,“宝”字头宽,光背尨字中“宝”字下端一般不封口。

小字版也叫窄通宝版,四字钱文都有各自特点。“元”字小而劲挑,“通”字头大,部分“通”为断舟通(即通字足部长横断开为两横,据说是为了说明反周复唐。),“宝”字窄长。多铸于武周时期。

元丰通宝:北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铸造。有小平,折二钱和铁钱。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三种,互成对钱。版别极其复杂,其中以背月小平钱,小平大字篆书,隶书比较少见,另有铁钱,其中背“陕”者罕见。有一枚特别罕见的元丰通宝,俗称“乾坤元”。

此元丰钱由其元字被设计成连缘接郭,象征连天接地而得名,由此见证方孔圆钱的“天圆地方说”并不是无据可依,此钱元字超出了所有字体范畴的变化,为钱币史上所未见之大胆设计,乃为元丰钱中一奇特大珍。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宋代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书画名士与文学大家济济一堂,就连宋太宗与宋徽宗都是著名的皇帝书法家,因此,宋代的很多钱币的文字都是皇帝与当时的一些书画名士与文学大家书写的,苏东坡能够为宋代钱币题字也便不足为奇了。上海钱币学家叶世昌先生认为苏东坡写“元丰通宝”一说是极不现实的,他书写的只能是“元祐通宝”而不是“元丰通宝”。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东坡因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李定等人拿其诗文大做文章,苏东坡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坐牢103天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苏东坡是不可能有机会书写“元丰通宝”的。

直到元丰八年三月,朝廷启用司马光为相后,苏东坡才被召回朝廷重新启用,历任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从元丰八年冬到元祐八年秋的将近九年时间里,才是苏东坡生平最春风得意的历史时期,也只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苏东坡才有资格与机会为朝廷书写“元祐通宝”钱文。

然而,细观现在常见的“元丰通宝”与“元祐通宝”,钱文,虽然清秀工整,但狂气不足,估计应为当时的文人雅士所书,也不符合传说中苏东坡泼墨写“元祐”的书法,直到见到我收藏的这一枚宋代钱币,我才恍然大悟,这才是东坡书写的真迹古币啊!

据有关文献记载:苏东坡的书法与其文章一样苍劲豪放,态浓意淡,体势秀伟,骨劲肉丰,东坡泼墨的古币字体冰肌玉骨,钱文阔大气象和磅礴气势。钱文“元”字点笔有如“卷起千堆雪”,其左撇的飘逸之悠和右折的缚肋之笔,那个亦“丰”亦“祐”的钱文用笔雄健,纵放豪逸,“持节云中”,格调高旷,风韵清越。

有如“把酒问青天”的苏轼,然后,挥写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的“宝”字,显得肥硕,犹如“堆金积玉”于其中,一种旷达、超脱、洞明世事、悟透物理的处世态度。看此泉“元”字的起笔与神韵都酷似苏东坡的笔迹,而“丰(祐)”字与“宝”字又是十足的狂草,这种字体非苏公又有谁能够写出呢?

很多文献都把苏东坡书写的这个钱币写为“元祐通宝”,也许就是因为亦“丰”亦“祐”的钱文的奇特结构吧。

本币经与中国字典总编辑、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王正鹏先生探讨,王先生认为是“元丰通宝”而不是“元祐通宝”,其实,东坡“元祐”与东坡“元丰”也一直是泉界争论的事情,我们不是书法家,那个亦“佑”亦“丰”的字体也颇难认清,假如是“元丰通宝”的话,也许就是苏东坡在元丰元年所书,元丰通宝的初铸时间为元丰元年,苏东坡在元丰2年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期间有1年的时间差,这种说法也未尝不可,也许就是因为苏东坡的入狱造成了这枚古币的停铸、销毁与短命,从而导致这枚东坡古币的夭折,这个也许就是现在人们难得一见的原因吧。 以前,苏东坡泼墨写“元丰”或“元祐”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状态,并未发现于此版相同的钱币,目前该币所能确认的仅此一枚,是一枚孤品。以后,随着历史的推移,能不能发现与其版别相同的古币就不得而知了。

祥符元宝: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公元1008年铸行,距今约1000年。“祥符”乃祥瑞的符命,表福,祥符元宝祥符元宝禄,寿之意,富有祥瑞满溢之气,是名副其实的“吉祥符”。相传祥符元宝与景德元宝,天禧通宝同为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书。

自古以来,“祥符元宝”就是有名的“吉祥钱”,当时很多青年男女把它作为定情的信物互相交换,直到今天,有些地区还保留着这一风俗习惯。(介一居士/文)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热评丨大山深处的最强竞争...
今年,陇南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提出着力构建“大景区+全域游”发展格局,推动打造“两点、两带、两域、两环”的发展布局,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安排部署和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市文化...
view more
许倬云:时间福利...
也许新冠疫情的发生,助长了这个时代已经存在的长期不安。”要有一种远见,能超越未见。1、我盼望此时此地走这一遭,有机会和大家说这些话,使大家心里激动一点,本来平静无波的心里可以起个涟漪。小波浪可以造成大众...
view more
疫情期间最火的健康小提示...
对于生理健康的话题,反映了人们对自我的爱护,从云西部数据包里,我们删选史上最全100个生理常识,建议收藏。1、凉水洗脚有损健康;2、夏季多吃苦味有益健康;3、多喝水能防肾结石;4、夏季不宜光着上身睡觉;5、冬...
view more
正能量是一种情景养生...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人,一和他聊天,他就抱怨、吐槽,抱怨生活不顺、工作不爽、家庭不幸福、自己不够厉害……在他眼里,似乎什么都不顺,似乎什么人都对他不好,似乎所有都是命运不公。遇到事情,第一反应不...
view more
西部独有的「茶道」...
水不经茶,终是浅白。茶不遇水,枉受炙炼。“金凤玉露相逢时”,水得茶之馨香,茶得水之滋养,演绎出彼此最美好的绝唱。在甘肃陇原大地,存在着一种朴素而又优雅的古老的茶,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人眼里,是陌生,...
view more
满腹经纶 教你做「诗经面条...
面条上面刻字看上去特别新鲜,而且一般文字刻的又是诗经,导致当时大部分人都开玩笑带节奏的说,“吃这个面条能满腹经纶!”不过有句俗话说的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带字面条”——又叫“刻字面条”、“印字...
view more
星云大师:植物皆有佛性...
一般人对植物的认识,不外是花草树木能让人赏心悦目、美化环境,蔬菜水果能让人食用,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和维生素。事实上,植物的重要性与运作方式之庞杂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植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也是...
view more
星云大师:植物本有的灵动...
一般人都认为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感官知觉,也不像人和动物一样会自行移动,它们所存在的是一个安静而单纯的世界。十九世纪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推翻这些说法,他证明了植物的卷须具有自主行动的能力。二十世纪初期的维也纳...
view more
星云大师:佛教与植物的关...
花草树木在大自然整体生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和佛教也一直保持密切的关系呢。1.僧人护林佛教的创立,最初并没有寺院,佛陀带领著弟子们沿途行化,森林成为出家人的栖息场所,僧侣们早晨从山林走到村落,或托...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