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时代,意味着改革开放40周年了!兰州人那些传承者《芳华》情怀的品牌,逐一留在了那个年代。
前些时候,兰州市城关区的一个街道社区主任,相约分享街巷文化建设,忽然间,对我们固有的审美和体验,一下进入了一个时代的前沿,殷殷切切的文化自信,开始在我们谈话间,闪烁跳跃起来。
从工作的体系说,这是一个垂直的层级管理的体系,这个体系是否运行有效率?单从示范性社区,就能说明一切,我比较佩服,这位形象气质俱佳的主任。
说实话,我原来对街道和社区的概念,那就是从我们家老人口中知道的,什么服务和职能啊,如果不跑上十几趟,估计就不叫社区了!加之前几天同事为了办理甘肃的居住证,那个反反复复开证明的环节,让人惊叹不已!原来我们最基层的“为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竟然如此让人感到真正的奇葩!
总之,这就是人们心中的社区吗?当然,在你对事物不是很了解之时,也许,你总能和对面的事物,有很多的差异和不解。
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我们国家大小的精神,都要从社区这样一个窗口衍生出来,这块地方,才是老百姓最软的地方。
三年前,我曾经考察过,兰州市的街巷的文化,当时,从我们的内心来讲就是:汇报靠嘴,工作靠腿,文化靠墙,成绩靠吹。
然而时至今日,一些街道的整治和规划,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日渐显示出来。
殊不知,兰州的面子--兰州蓝,让街道社区的基层干部没有少操心,小到一块引火点,甚至,一块块城市的狗皮膏药,都被这些社区干部,一点点抠去。
兰州由于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街道上的干净程度,可以说是最好的。
即是那些乡下来兰州的人,把烟蒂和痰,整在街道上,被那些不断清扫的工作人员,甚至被兰州人的鄙视的目光,逐步提高的素质。
好多年以前,兰州出产的敦煌牌热水瓶、敦煌牌毛毯,兰州牌啤酒,天生园的蛋卷,中良西服……
我们在一些乡村村史,偶尔看到这些东西,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年代的芳华。
我们几个朋友,在一个文史专家的蛊惑下,走访了一些旧四合院和一些旧巷子,始终觉得这个城市和社区的变化,是多么丰富的内容啊!
文史专家用手抚摸着,一座门楼上雕花和铜门扣,那种依恋,顿时让人感受到,这才是他心中的兰州。
好在时代是脚步的,CCTV4的远方的家栏目,都到了华沙探访家园,这可能是利用了一带一路的选题和主题吧?
对于兰州,可以说,由于牛肉面味道的掩盖,使得这座有品位的兰州城,颓废成一座座牛肉面馆,其实很可悲的。
几个好友小聚,坊间吆喝:我们把黄河灌进胸膛!
另外接道:唯独黄河不可藐视!
再曰:一碗面,宽恕了一座城!
还是:气吞山河一口汤!
“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也许就是兰州这几年给世人的调调吧!
和这位社区主任的聊天很开心,于是,一个新鲜的设想,开始了对我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