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8/01/21

论「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人的智慧

过河和摸石头有没有任何关系。过河就是过河,古往今来都有定法。过河,或乘船或上桥,或淌水或游水。有的人说:过河,不需要摸着石头,摸着石头绝对过不了河。问题来啦!过河的办法还有许多。借助木头、葫芦、皮囊、救生圈可以游过去;象孙猴子一样扎个筏子甚至还可以飘洋过海。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就有过千帆齐发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和万船跨海解放海南岛的壮举。至此改革开放40周年,“摸着石头过河”就更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意义。

摸着石头过河的俗语

来源于四川民间鬼怪故事:有一个少年书生夜晚出游,路遇一鬼。鬼迷了路,要和少年书生结伴而行。书生慨然应允,于是两个结伴同行,一路相谈甚欢。走了许久,前面出现一条大河。少年书生说:河水很深,我们从桥上过河吧。那鬼说,不行啊,如果走到桥中间,听到三声鸡叫,第一缕阳光会把我的游魂照散。少年书生想,鬼现在想利用我给它带路,万一它缠住我咋办?就说:那你下河从水里过河吧,河水又深又暗,听不到鸡叫,阳光也照不到。那鬼说:好是好,可水里什么也看不见啊。书生就说:那你摸着水里的石头过河,绝对稳当。那鬼于是就下河入水,在水里摸石头,东摸一块,西摸一块,转来转去不断地摸,结果在水里摸了一千三百年,至今还在那条河里摸石头。

就是说一个人想过一条不熟悉的河,在没有前人给出经验,没有船也没有桥等情况下,如何分清这条河哪个地方水深,哪个地方水浅,水深的地方有可能淹死人,而水浅的地方人能够淌水过。在事先不知道这条河详细情况下,就只能以身试水摸索着河里的石头,以较为保守的甚至原始的方法逐步摸清情况并想办法安全涉水。

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灵鸡汤

“摸着石头过河” 杨石头著的心灵鸡汤。

当你浑浑噩噩混日子时,他是抽醒你的那一巴掌;当你失意迷茫找方向时,他是照进你心里的那一线阳光;一个百折不挠的职场英雄;一段曲折上升的职场传奇;一位真心为你鼓掌的职场导师;一名永不言败的战士。

他——一颗特立不独行的石头。《摸着石头过河》是杨石头历经五年酝酿,精心烹制的一锅火辣鲜香的“石锅饭”。以心灵为火,以体验为汤,锅里有暖暖的叮嘱,有鲜美的趣闻,有沸腾的斗志,和一点酸酸的回忆,再配上石头独家秘制的毒辣调料,定让你回味无穷。

现在,杨石头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将《摸着石头过河》这锅饭端给你,希望能止住你的饥饿,温暖你的脾胃,让你打起精神,在职场上越走越顺,越走越强。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理论

在多数人看来,在改革开放后,“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一个搞改革的工作方法,首先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出来。

其实不然。

究竟是谁将“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是谁提出来呢?其实是另一人——陈云。

“摸着石头过河”本来是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是过河时多去摸索,才稳当。歇后语“摸着石头过河”后还有半句话叫做“——稳稳当当”。陈云是最早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1950年4月7日,他在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发言中说:“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为好”。这是陈云最早从工作方法角度阐述“摸着石头过河”的论述,且与俗语的意思是一致的。

一年多后,1951年7月20日,陈云在《做好工商联工作》一文中再次强调指出:“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1961年3月4日,陈云在听取化工部关于化学肥料工业的汇报时强调指出:“一方面试验研究要敢想敢说敢做;另一方面,具体做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把试验研究同推广分别开来,推广必须是成熟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后,陈云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先后多次从改革方法论的角度讲到要“摸着石头过河”,如1980年12月16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重要讲话。其中说:“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在12月25日的闭幕会上,邓小平表示完全同意陈云的讲话,说:陈云同志的“这个讲话在一系列问题上正确地总结了我国31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1984年6月30日,陈云在中联部反映美国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对我国财经工作提出两条意见的内部材料上批示:“有经验的外国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有外国资本家都是如此。凡属危险项目,他们不搞,宁吃利息。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在这里,陈云再一次强调了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强调“稳当”。

从陈云的一系列论述来看,“摸着石头过河”并非是不要理论指导的所谓“胡乱摸索”,而是尊重规律、稳步前进的意思。

“摸着石头过河”作为边摸索边去做,大胆地去闯的意思,应该说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的运用。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所以要敢闯敢干,在摸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醒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他还指出:“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他还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由此看来,邓小平的思路和陈云是不一致的。但是,多数人把“摸着石头过河”视为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却忽略了陈云原来的观点。

1988年5月12日,陈云在杭州同浙江省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点,稳一点,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的损失多。有人批评说‘摸着石头过河’不对,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要摸着石头过,总要下河去试一试。‘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没有错。”这是陈云最后一次公开谈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这大概也是他唯一一次对那些误解甚至批评“摸着石头过河”方法的人的反批评。

之后,陈云不再公开引用“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边摸索去做、大胆地去闯的思想渐成主流。

邓小平的说法,得到了习总书记的确认。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讲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时均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习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也明确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

“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后记:指导人们去下河、摸石头,目的是为了过河。自己寻找过河的办法,而不是,在等待和试图被人背过河,更加符合人群的社会法则。这也解决了人心的思考,和发现人性的卑劣。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